诊疗范围
肝胆外科工作面涵盖肝胆胰脾、胃肠道、外周血管以及腹膜后肿瘤的所有外科疾病,具体包括:1.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肝良恶性肿瘤、肝脓肿、肝囊肿、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门脉高压、肝外伤等。科室对各种肝脏良恶性肿瘤采取以精准肝切除、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等手术为主,结合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2.胆道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癌、胆囊癌、胆囊息肉、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胆管炎及先天性胆道疾病等。对于各种胆道良恶性肿瘤,科室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降低术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胆石症的治疗,综合应用常规及微创手术(包括三孔、二孔、单孔以及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微创保胆手术等)、胆道镜及腹腔镜等手段,有效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具有良好的根治效果。3.胰腺疾病:科室对胰腺良恶性肿瘤、胰腺外伤、急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等疾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在胰腺癌的治疗方面,开展规范化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腹腔镜胰体尾肿瘤切除术,结合术前术后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微创治疗等手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4.脾脏疾病:对于脾功能亢进、脾肿瘤、脾外伤等各种脾脏疾病,科室实施常规及微创腹腔镜手术,疗效显著。5.胃肠疾病:主要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巨结肠、阑尾肿瘤、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胃肠道出血、肠套叠、腹外疝(脐疝、腹股沟疝、切口疝)、混合痔及肛瘘等疾病。对于消化道肿瘤主要采取腹腔镜微创根治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可微创完成各类腹壁疝,擅长处理各种消化道急症。6.腹膜后肿瘤:腹膜后肿瘤多为恶性,发现时常体积巨大,易侵犯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科室擅长进行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包括联合肾脏、脾脏、肝脏、胰腺以及胃肠道等周围脏器的切除,并可通过人工血管置换或搭桥重建等方式处理肿瘤侵犯的腹腔血管。尽管手术复杂且风险高,但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7.外周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肢体及内脏动脉瘤、创伤性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微创及传统手术治疗。
医疗特色
肝胆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工作面涵盖了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的所有外科疾病,尤其在肝脏肿瘤、胆石症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科室在半肝切除或扩大半肝切除术,复发性肝癌再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肝脏高危区域(如尾状叶、第一、二肝门)巨大肿瘤手术治疗,复杂胆道手术和胰腺癌根治等。器官移植外科设备先进,技术成熟,可开展全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小儿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再次肝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度移植术式。彭志海教授在移植手术方式上,创造了一项全国第一,即国内首例胰腺内分泌门脉系统引流及外分泌肠内引流式一期胰肾联合移植,代表了国际胰腺移植的最新科学水平和潮流。四个上海市第一,其中包括:首例胰腺外分泌肠内引流式一期胰肾联合移植;首例减体积式原位肝移植;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重症肝炎急诊肝移植。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例数多、移植费用低,手术成功率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和移植物有功能率皆为90%以上,移植质量和效果处国内先进水平。以外科手术为核心,融合了微创治疗、射频消融、介入、超声影像、重症监护等技术手段,多学科、规范化综合诊治和广泛开展肝胆胰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是本科室的主要特色。广泛开展肝胆胰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包括复杂肝脏手术、胰腺手术、多次胆道手术以及肝脏移植、胰腺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等体现高超技术水平的手术,使患者足不出厦就能享受到国内肝胆胰疾病及器官移植先进诊疗水平的服务。
人才团队
现有医务人员9名,其中教授及正高职称3名,博士生导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5名。
硬件设备
1.高清腹腔镜、3D腹腔镜:可开展腔镜微创手术;2.电子胆道镜:开展胆道镜及双镜联合下微创取石、取息肉等;3.超声刀:开展微创及常规手术,具有止血效果好等特点;4.外科超声吸引系统:可进行精细切肝、肝移植;5.体外膜肺氧和系统:对危重患者进行体外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6.肝储备功能检测仪:肝脏功能储备检查。
学术方向
(科研情况)实验室目前拥有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七名博士研究生和十余名硕士研究生。实验室致力于腹部肿瘤的发病机制与精准诊疗的研究,特别是腹膜后肿瘤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研究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进行乙肝相关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个体化免疫治疗、肝癌高特异性近红外纳米成像探针的设计与合成,以及UDCA竞争性抑制xCT系统的Cystine转运诱导脂肪肉瘤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等前沿课题。此外,实验室还重点研究JMJD2D调控p53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SRC-3/A1B1在胆管癌增殖和抗药性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RARγ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胞浆转移机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为腹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该领域的科学进步。
另外,我们牵头成立了厦门大学腹膜后肿瘤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软组织肉瘤研究机构之一。中心聚焦于腹膜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致力于提高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汇集了多名在腹膜后肿瘤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学者。中心的研究方向涵盖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技术、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等。通过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中心在腹膜后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了一系列高影响力的科研论文,并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展示。
(二)学术方向、研究方向
1.腹部肿瘤的发病机制与精准诊疗,特别是腹膜后肿瘤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2.乙肝相关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个体化免疫治疗;3.肝癌高特异性近红外纳米成像探针的设计与合成;4.以及UDCA竞争性抑制xCT系统的Cystine转运诱导脂肪肉瘤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5.JMJD2D调控p53信号通路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6.SRC-3/A1B1在胆管癌增殖和抗药性中的作用与机制;7.RARγ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胞浆转移机制
(三)学术任职
厦门市医师协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腹膜后及软组织肿瘤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手术质量控制与评价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腹膜后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胰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生物工程学会副会长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外科学组委员
厦门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专家
厦门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救援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常务理事
厦门市普通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委
(三)制定指南
1.中国胰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专家共识(2020版)
2.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
3.腹膜后肿瘤三维可视化精准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
4.腹膜后脂肪肉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6版)
5.腹膜后肉瘤基因检测专家共识与解读
6.中国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7.中国胰腺癌患者居家医养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四)学术成果
主持或参与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4项, 含国内首个腹膜后脂肪肉瘤领域的国自然面上项目(第一完成人)、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1500万元、发明专利4项, 主持和参与撰写全国专家共识和指南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SCI收录50余篇,其中多篇发表《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等顶刊。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解放军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入选2018年厦门市十位优秀科技工作者; 入选2023年厦门市最美医师称号; 厦门第六、第八批拔尖人才; 2013年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 厦门市科技重大贡献奖; 福建省首批海纳百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
教育培训
1、2018年福建省人体器官捐献死亡判定省级专家培训会;2、2018年人体器官捐献与器官维护培训会;3、2018年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及人体器官捐献培训会。